毛主席身边的才女,晚年主席叮嘱她:我死以后,你们要听周总理的
“年轻人,你愿意到人民大会堂工作吗?”——1965年4月,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操场边,冀朝铸压低声音抛出这句话。短短十几个字,一举把唐闻生的人生推向了中国外交最核心的坐标。那年她22岁,齐耳短发、神色干练,正准备去大使馆兼职口译,没想到迎面撞上了这场改变命运的邀约
“年轻人,你愿意到人民大会堂工作吗?”——1965年4月,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操场边,冀朝铸压低声音抛出这句话。短短十几个字,一举把唐闻生的人生推向了中国外交最核心的坐标。那年她22岁,齐耳短发、神色干练,正准备去大使馆兼职口译,没想到迎面撞上了这场改变命运的邀约
唐闻生的名字,外头的人大多听说过,可想到她的人生轨迹,总有人皱眉,嘀咕一句:“怎么到现在都没结婚?”她那张青年时的照片,左侧微微一笑,眼底清亮。许多事,她看得通透也想得清楚。这也许就是她和寻常人的不同吧?当年挑选身边翻译的标准,一排排人筛下去,才貌、能力、情商
产妇名叫张希先,生产之前,她大着肚子正在收拾行李,准备独自去产院,就在这时,电话打来了,打电话的是孩子的父亲唐明照。